下载此文档

部编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梳理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36 KB

手机浏览
1/7

手机浏览
下载此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部编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梳理与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前导学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写作背景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结构图解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圆明园——赞美——奇迹
侵略者——讽刺——强盗
主旨点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封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书信,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又共同支撑,表现了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字音字形
赞誉( yù ) 恍若( huǎng )
绸缎( chóu duàn ) 琉璃( liú )
珐琅( fà láng ) 朱鹭( lù )
惊骇( hài ) 晨曦( xī )
瞥见( piē ) 劫掠( jié lüè )
赃物( zāng ) 箱箧( qiè )
制裁( cái ) 丰功伟绩( fēng )
词语释义
赞誉:称赞。
典范:可以作为学****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惊骇:惊慌害怕。
瞥见:一眼看见。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自主探究
1.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个起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请用原文回答。
答: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答:圆明园中有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
3.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答: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4.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文中为什么还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答: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5.“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答: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劣行径,讽刺力强。
课后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远征(zhēng) 幻想(huàn) 掠夺(l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