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卷
说明:1.全卷4大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试室号、原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答题卷作文格内。
题 号
一
(1)
二
(2-8)
三
(9-19)
四
(20)
得 分
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
1.根据拼音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改正原有部分成语中的错别字,并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ruì 智 笃 行 kè 尽 职 守
心 无 旁 鹜 无 与 伦 比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 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物易物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一举夺魁
C.苟富贵,无相忘/苟且偷安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命他乡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3-5题。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倶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5.拓展阅读: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罗贯中《三国演义》)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拓展阅读部分的故事情节: 。同样,课文节选的上述两个选段也可概括为: 。综合上述三个语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4分)
(三)古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考查(8分)
6.默写填空
(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2)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3)词又称“长短句”,它反映了词人的心境和情趣。如:范仲淹的“千嶂里, ”渲染了古代西北边陲秋景的悲凉奇异;苏轼的“ ,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而辛弃疾却发出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