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中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中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文档介绍:
高中9月联考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
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 D.王政统治得到一定强化
2.《黄帝内经》日:“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 )
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 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
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3.汉初规定:“马高五尺六寸,齿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关。”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这些规定旨在( )
A.打击地方经济走私的不法行为 B.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C.削弱诸侯王国的政治经济实力 D.抑制豪强地主实力膨胀
4.《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扬州六合县园叟张老始终“园业不废,负秽钁地,鬻蔬不辍”;荆南的崔导“种橘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这折射出当时( )
A.自然经济促进农业多元生产 B.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生产遭到破坏
C.技术进步促使农业迅速发展 D.商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5.程颐说:“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程颢也说:“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这表明,二程( )
A.极力倡导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欲求
C.认为理和欲并不完全冲突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康熙时,全世界超出50万人的人口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 B.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
C.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 D.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7.下面是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由此可知,该事件( )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中国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
◎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A.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B.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满足了农民实现土地均分的愿望
8.1864年,奕䜣以《万国公法》中领海理论,成功迫使普鲁士公使释放在大沽口被扣留的丹麦船只;1875年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英驻华翻译)被杀一案时指出:“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当时( )
A.中国受到近代外交观念影响 B.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C.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D.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
9.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并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知,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 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10.针对这一事件,《英国画报》以《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为题予以报道,介绍了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的情况,而《泰晤士报》明确报道:“这是广泛的反对***政府的起义……不是针对外国人的。相反,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据此推知,该历史事件( )
A.满足了农民均分土地的愿望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D.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再到“停止内战,一致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