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构建个体的精神空间。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明确作者观点。
2.全班交流,品味文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欣赏,感受文中文学性的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2.难点:学****本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主学****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当代作家,内科主治医师。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至今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襟怀(jīn) 广袤(mào)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轻觑(qù) 濡养(rú) 麾下(huī)
坍塌(tān) 灰烬(jìn) 嘟囔(dū’nang)
矗立(chù) 窗棂(líng) 自惭形秽(huì)
间不容发(fà) 金戈铁马(gē)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宽宥:宽恕,原谅。
游弋:在水中游动。
轻觑:轻视,小看。
麾下: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三、学****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第7~18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9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10~14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