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题(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内表面会出现让人视线模糊的“雾”,“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2.铁的熔点是,则的铁( )
A.一定固液共存 B.一定是固体 C.一定是气体 D.可能是液体
3.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D.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4.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述几种情况中,温度恰为0℃的是( )
A.冰层的上表面 B.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冰层的下表面 D.冰层下表面所有的水
5.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6.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
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A.熔点 B.凝固点 C.沸点 D.燃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成液态的
B.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C.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D.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8.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1
52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9.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因为钨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白炽灯里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
10.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
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
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二、填空题
11.夏天,自来水管***满了小水珠,这是______现象;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能晾干,这是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
12.你吃过冻豆腐吗?把豆腐放在冰箱里,几天之后,冻豆腐就成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豆腐上出现了许多小孔,由于这些小孔,汤味才容易进入其中,豆腐吃起来更有滋味,冻豆腐中的小孔是因为豆腐中的水分先________然后又_______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在DE段,锡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热,但温度_____。
14.小刚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刻度标记不准确,小红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