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见学生用书P14]
一、感受“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1)汉族的前身是__华夏族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__中华__”一词出现。
(3)__梁启超__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4)后来,人们用“__从多元走向一体__”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探究“驱除鞑虏”
1.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转折:__清朝__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民族意识觉醒:__民族危机__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__甲午战争__后,保国保种呼声高涨。1898年,__康有为__等发起成立保国会。
3.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
4.清政府的***无能,使__革命派__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1)1894年,__兴中会__,“振兴中华”。孙中山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
(2)1905年,__中国同盟会__,明确提出“__驱除鞑虏__,__恢复中华__”的革命纲领。
三、走向“五族共和”
1.原因: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2.形成:孙中山把矛头明确指向__清朝专制统治__,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从湖北军政府使用的十八星旗到民国初期五色旗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从“__驱除鞑虏__”到“__五族共和__”的转变。
3.“五族共和”的含义: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
一、选择题
1.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是( B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
2.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的是( C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D )
A.中外交往 B.国家统一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
4.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的历史事件是( C )
A.清军入关 B.李自成起义
C.列强侵略中国 D.日本全面侵华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析】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
”思想。
6.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7.认为“……在***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
8.关于以下两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有( D )
图1 十八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