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见学生用书P91]
一、两极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两极指__社会主义__阵营和__资本主义__阵营,其划分的标准是__社会制度__的不同。
二、形成背景
1.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__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__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二战后,__社会主义__的影响扩大,__苏联__的国际威望提高,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敌人。
3.美苏__国家战略__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对抗加剧。
三、形成过程
1.奠定基础:__雅尔塔体系__。
2.最终形成:“__北约__”和“__华约__”的建立。
四、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__战争__又非__和平__的__对峙与竞争__状态。
2.原因:
(1)二战刚结束,世界人民厌恶__战争__,渴望__和平__。
(2)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贸然发动直接的战争。
3.过程:
(1)拉开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__丘吉尔__发表“__铁幕演说__”。
(2)正式开始:1947年3月,__杜鲁门主义__的出台。
(3)重要步骤:1947年,美国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__马歇尔计划__。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__恢复经济__,稳定__资本主义制度__。
(4)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__联邦德国__(西德)和__民主德国__(东德)的成立。
(5)欧洲全面冷战局面形成:“_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__”(“北约”)和“__华沙条约组织__”(“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参加国家
性质
“北约”
1949年
__华盛顿__
以__美国__为首的12个国家
遏制__苏联__的军事集团
“华约”
__1955__年
__华沙__
__苏联__和东欧7个__社会主义__国家
抗衡__北约__的军事集团
(6)推行全球霸权主义:1961—1973年,美国侵略越南,但最终被迫撤出越南,并进行全球战略收缩;1973年,第四次__中东战争__爆发,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造成严重冲击。
五、影响
1.积极影响:避免了__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__。
2.消极影响:使世界长期处于__两极对峙的紧张局面__。表现:柏林危机;__德国分裂__;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__侵越战争__等亚洲局部“热战”。
▲重点知识
一个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
一个序幕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一个计划
马歇尔计划
一个危机
柏林危机
两个标志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北约”;“华约”
四次战争
一次冷战(欧洲);
三次热战:朝鲜战争、侵越战争、阿富汗战争(亚洲)
一、选择题
1.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两幅漫画(如图),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B )
A.互利合作共赢 B.大国争霸不休
C.经济发展良好 D.世界爆发大战
【解析】 题目给出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大国争霸的局面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争霸格局,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是大国争霸不休。
2.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