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东省部分地区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阅读专题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交代人物、事件,总领全诗,首联则以“收新麦”等与其作了照应。
B.第二句的“赖”字暗示作者自己难以收麦,表现了对诸孙替已收麦的感激。
C.颈联借家里人做饭、买酒侧面描写了诸孙收麦,表现了他们劳动的辛苦。
D.诸孙怜惜作者年老多病,愿其养足精神,故帮着收麦。作者写诗赞许他们。
16.请对颔联使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赏析。(6分)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蜀僧濬①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颖师④弹琴(节选)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乌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
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
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5.D【解析】体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韩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可以看出,琴声在最后是往下走,不是“高到极点”。
16.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李诗中“如听万壑松”一句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为喻,表现出琴声的清越宏远,韩诗则运用一系列比喻表现琴声的高低变化。②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李诗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韩诗“湿衣泪滂滂”“无以冰炭置我肠”等句写诗人听琴后的反应与感受,从侧面表现出琴声的动人效果,使诗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不是一般地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而是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首诗共同的表现手法,但知识点没有变,还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同的手法进行概括,写出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下面16-17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②只凭黄阁老③,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当时,避难于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闽州(今四川省闽中市)一带的杜甫获知好友严式(即诗题中的“严郑公”)再度出任成都兼尹剑南节度使,便决定返回成都并整修草堂。
②生理,即生计。③黄阁老:指严武。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表面上写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被损毁的情景,实则写出了当时风雨不定的社会现状。
B.颔联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其句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
C.颈联后半句写诗人将衰老的容颜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体现出诗人消极虚无的思想。
D.全诗将欢欣与感慨相融,瞻望与回顾同叙,意蕴深厚。
17.有学者评论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的真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