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北省部分地区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阅读专题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嘲子由① 苏轼
堆几尽埃筒,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注)①子由: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②《庄子·天道》中,工匠轮扁嘲笑读书的桓公,理由是“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即自己制作车轮的本领不是简单地理论传授,儿子就能学会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堆”“攻”两个动词,生动勾勒出子由埋头苦读古代典籍的形象。
B.作者将子由比作专门啃食书籍的蠹虫,虽为调侃,但也传达出了对子由读书行为的鄙夷。
C.“曲尽弦犹在”,诗句在“曲尽”与“弦在”的反差中,提示读书人要正确地对待书本知识。
D.尾联的“笑”与标题的“嘲”相呼应,轮扁对桓公的态度与苏轼对子由的态度恰好暗合。
16.苏轼是如何传达他的治学观点的?请结合诗歌后四句简要分析。(6分)
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泊牛口(节选)[注]苏 轼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注]牛口:地名,在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公元1059年冬天,苏轼一家顺江而下,牛口有官方设的驿站,苏轼一家在此投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开篇直接发表议论,他认为“人生本无事”,人的困苦在于世间的诱惑力太大。
B.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耀”“独”相对,表达了富贵面前人们难守贫贱之意。
C.诗的第六句中的“与麋鹿友”暗含乐隐乡间之意,与“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内涵相近。
D.诗的七、八句暗含对牛口一地的赞美,意思是自己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
16.苏辙在同名诗作中写道:“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请简要分析苏轼和苏辙看待牛口百姓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6分)
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15~16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 ,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 ,赋此骂之① 。)
吾衰矣 ,须富贵何时9 富贵是危机② 。
暂忘设醴抽身去 ,未曾得米弃官归 。
穆先生③ ,陶县 令 ,是吾师 。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 ,醉吟诗 。 千年田换八百 主 ,
一人口插几张匙9 便休休④ ,更说甚 ,是和非!
【注】①绍熙五年(1194年),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 ,因朝改*** ,奸佞误国 ,故想 退休 。 ②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 ,贪婪奢侈 ,后被刘裕杀害 。 ③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 因其不善饮酒 ,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 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 做 ,他便称病离去 。 ④休休:通,咻咻”,指吵闹 ,乱说话 。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吾衰矣”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自己已年老 ,回应了序言中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 为由不让辞官。
B.,须富贵何时? 富贵是危机”两句用富贵中的隐伏危机来消解富贵难得之愁绪 ,既教育 儿子也开导自己。
C.词中用穆、陶二人的典故 ,直接写出辞官归隐的原因 ,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重用北 伐志士的不满。
D.此词词人借,骂子”表明了自己对待财富的态度 ,显示出了辛弃疾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 高贵品质。
16.对《最高楼》这首词 ,有人评之曰,亦雅亦俚”,,雅”即端庄文雅 ,富有文采:,俚”即通俗易懂 , 口语化 。 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龟 山①
苏轼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②。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③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注: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受排挤离京赴杭上任,此诗即写于上任途中。②自治平三年秋苏轼护送其父灵柩过龟山(在今江苏盱眙),至此时隔五年。③南朝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