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6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 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捋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 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蔡字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 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 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風 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 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綺错 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綺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 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 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 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 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 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 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 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 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 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 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 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髙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 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 的诗句。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会临嫁 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 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髙峰的启示》
高一年级语r忒卷第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是唐诗达到高峰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唐朝吸取」'前朝覆亡一的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