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中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5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中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注意事项: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 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 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全部答案均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 27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 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 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已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 修已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子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 的人格范式。
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 “做什么、怎么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