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撷珍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素 材 点 说
苏东坡的豁达
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苏轼可以算是比较“倒霉”的一位: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偏偏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武官”,不论是新党当政,还是旧党得势,无罪的他总是被越贬越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面对人生的“风雨”,他能坦然地“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清风明月,他能“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心胸?这是何等的智慧与人格?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可供我们作为人生的借鉴。
点说 人生路上走,谁人不会经风雨,谁人能够无坎坷。经风雨,学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遇坎坷,效苏轼,坦然“吟啸且徐行”,“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一帆风顺者世上几无,在面对不如意或逆境时,苏轼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淡定心志,豁达胸怀;放远目光,开阔胸襟。坚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坚信闯过去前面是个天。待你走过风雨,渡过难关后,定会有苏轼一样的感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 说 天 下
苏轼的慈悲心
2014年4月17日《西安晚报》
乐朋
北宋文豪苏轼是个慈悲为怀的善人。
还在中年时,苏轼就有意卜居阳羡(今宜兴),托友人在那里买田置房。公元1101年,苏轼遇赦,从海南北归并上表告老,欲回宜兴度余生。只是他一家老小三十余口,原有的两处居所十分拥挤,想换一处大房子,以让全家人都能安居。于是,就请宜兴老友邵民瞻代为物色、购置。据宋人费衮的《苏东坡卜居阳羡》记载,买房过程中有件感人至深的事。
邵民瞻替苏轼买得一处住宅,苏轼看了也满意。有一天,邵陪同苏轼散步,他们踏着皎洁的月光,来到一个小村子,听到妇人伤心的哭声。苏轼倚杖细听,觉得有些蹊跷,就推门而入,要问个究竟。见了来人,老妇还是痛哭不止。苏轼问她,你为何这般痛哭,能否说来听听?老妇即说:我家有座房子,历代相传,已有一百多年了,一代一代谁也不敢动卖祖宅,一直传到我的手上。但我的儿子不争气,把祖宅卖了,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住,离开家传老屋,想想怎能不伤心呢!
苏轼听罢也感到有些悲切,就问:你家祖宅卖给谁了?老妇人回答,卖给了苏学士。此言一出,苏轼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就爽快地说:原来你家的祖宅卖给了我!那请你不要悲伤,我今天就把房子还给你!苏轼立即叫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的面烧掉,并对她的儿子说:不要你还卖房钱了,明天陪你老娘回到老宅去,好好服侍你娘过日子吧!
才华横溢的苏轼,官声甚佳,文重天下,却不善理财。加之一生颠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