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霎时 倩影稀疏 没精打彩 笼着轻纱
B.缈茫 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 嬉游无度
C.和谐 櫂櫂童山 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D.风致 丰姿绰约 不绝如缕 叶嫩花初
解析: A项第三个词语应为“没精打采”。“采”是神采,跟“兴高采烈”的“采”写法同。只有“丰富多彩”的“彩”才加上三撇,要不就谈不上“多彩”了。B项第一词应为“渺茫”,都有“氵”旁,而“缥缈”又都是“纟”,意为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看起来隐约不清。C项第二个词语应为“濯濯童山”,形容光秃秃的荒山。而通“棹”的“櫂”形旁是“木”。
答案: D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的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解析: C项“总”在这里表示一种推测和希望,并不表示必然的意思。
答案: C
3.下列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是满月,天上________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_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________是到了好处——酣眠________不可少,小睡________别有风味的。
A.虽然 竟 因而 可 本 也
B.即使 却 因而 正 固 却
C.虽然 却 所以 恰 固 也
D.即使 竟 所以 恰 本 却
答案: C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解析: 这篇课文很多句子意味深长,句式也比较长。较长的复句中前后表示并列意思的分句之间应用分号。B项这个复句前后讲“(叶子底下的)流水”和“叶子”,中间有“而”字连接,“而”字前边应该用分号。
答案: B
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一道强烈的闪电像利剑一样劈开树干。
D.波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答案: B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