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号填勾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的指定位置。
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套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瘵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茶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 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对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 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
“尊德性”的“德性”,具体体现为圣人之性,是君子必须遵守的。简单地说,“尊德性”就是肯定人的德 性是本来就有的,但由于为物欲所蔽导致“人之本心不明”,因此必须通过“诗教”(或整个六艺之教)时时 “去此心之薮”,以保持德性的不堕落。孔子“诗教”所谓的“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而所谓“正”者,体现 在《诗》中便是“仁”“礼”和谐。儒家“仁”的本质就是维护等级之礼、法规之礼、人际之礼、为人之礼,二者 在《诗》中达于和谐统一。孔子盛赞“《诗》之好仁如此”,就是他“诗教”中“欲仁”“闻道”价值取向的展现。
“仁”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仁爱”是君子的主要情感,孔子“诗教”是让君子注重道德礼法,并让君子在 连循礼法规危上由外在的强制升华为内在的自觉和良知。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其主张以;教化 和以德教化都是要求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借助《诗》把诗对人的性情熏陶引向“温柔敦厚”和“文质 彬彬”。而“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的底蕴便是“仁”的德性:“仁”滋养着人的自然和质朴的性情。孔子 “诗教”不仅倚重于《诗》,同样倚重于“礼”与“乐”,所以他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承”之说。孔子的,“仁,, 孕育了人的“德性”“性情”,使孔门开始从“修德立身”的立场来读《诗》与用《诗》,由《论语》所开启的“诗 教”,第一次自觉地从人的内在要求出发,通过“诗教”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存心养性”。因此,“尊德性” 作为“诗教”的核心价值之一,实质是将审美道德化,使审美成为沟通内在之“仁”与外在之“礼”的桥員
“道问学”则是指君子通过问学、求知的途径而达到实现至诚的德性境界。实现道德境界的途有 读书致知,这个书就是以《诗》为首的“六艺”。“道问学”是孔子对弟子实施《诗经》教学的基本、住八技 巧。孔子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他吟诗论诗的时候,出言从容而多平易亲切之语,对弟子所问“仁,,,震f和” “政”“德”“君子”等儒家义理进行随机指点,不管是评点义理还是评点人物,都称《诗》引《诗》来孝'“礼 领悟他“一以贯之”的“道”(“仁”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冬'之“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启发弟: 方略等。可以说,孔子“诗教”的主要任务就成为推广和阐释《诗》的政教功能,阐释《诗》具右_的"为政" “贵中合”的价值观,表现出重实用而轻申美的倾向。 、 合“礼”吐和
在孔子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