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同步练****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词从意义上看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从用法上考虑,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3.下边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4.下边各词的含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蒙故业,因遗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致:以致天下之士致万乘之势
C.守:而守藩篱杀臣,宋不能守
D.延: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E.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6.下边含有相同词类活用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尊贤而重士。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7.下列句中属省略句的是[ ]
A.南取百越之郡,以为桂林象郡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关于本文的几组判断,有误的是[ ]
A.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唐玄宗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B.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秧,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C.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除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之外,还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9.下列句中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句运用修辞格相同的一项是[ ]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0.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执行攻守的形势就不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