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2. 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土壤 C. 地形 D. 光照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黄土高原崎岖不平主要是受到外力侵蚀作用,B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受到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好的低洼处,C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有序重复出现,与气温、土壤、光照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而黄土地貌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3.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 ④⑦ B. ⑤⑧ C. ②③ D. ⑥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 生长边界海岭 B. 消亡边界海沟 C. 消亡边界海岭 D. 生长边界海沟 5. 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4. A 5. 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①错误,AC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B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③④正确,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长率(%) 3.4 -1.7 4.5 2.6 4.2 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7.2 13.2 4.6 8.2 11.0 第二产业 39.1 34.4 38.9 41.8 37.0 第三产业 53.7 52.4 56.5 50.0 51.1 6. 甲是( ) 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7. 四大地区中( ) A. 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 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 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丙、甲、丁、乙 D. 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6. D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甲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919年间人口数减少的,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