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卷答案
1.COVID-19是一种最简单的无细胞结构生物,在分类上属于病毒,A错误;B、病毒都是寄生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B正确;C、COVID-19是一种生物,作为生物都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C正确;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COVID-19是一种生在活细胞内生物,D正确。故选A。
2.A、根据题干信息“肾脏中肾小球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对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器官)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 ,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器官,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给予小鼠高嘌呤饮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鼠(个体)体重明显下降”,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个体,C错误;D、该研究未关注到种群,D正确。故选D。
3.A、黑藻属于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A错误;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C、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相似,C正确;D、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D错误。故选 C。4.A、观察法是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A正确;B、施莱登通过归纳法得出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技术有关,C错误;D、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要经历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D正确。故选C。
5.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正确;B、从图乙转为图丙,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②③镜头,B正确;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D、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则能看到64÷16=4个细胞,由于细胞充满视野,故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2个,D错误。故选D。
6.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B、米和人体细胞中C、H、O、N的含量都很高,其原因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B正确;C、分析表格数据,人体细胞中N元素比玉米细胞中高,可推测人体细胞比玉米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高,C正确;D、微量元素包括Fe、Mn、Zn、B、Cu、Mo,镁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D。
7.A、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正确;B、小麦种子萌发时能产生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同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
30℃左右,所以试管乙比试管甲含有的还原性糖多,出现砖红色的程度高于甲,而丙中的淀粉没有分解,因此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为蓝色,所以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B正确;C、淀粉可以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而淀粉水解产物不能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该实验也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C正确;D、斐林试剂使用时应该首先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再使用,D错误。故选D。
8. 甲、乙、丙、丁、戊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由小麦收获量可看出,施用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