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 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 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 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 C. 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 D. 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属于多糖的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上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单糖和二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氧化亚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受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稳定的四氧化三铁,B正确; C.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纸浆、毛和丝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例如,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二氧化硫,起到杀菌、抗氧化作用,C错误; D.镀锌的铁皮镀层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铁皮不易被腐蚀,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溶液、浓的洗气瓶 C 测定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若Fe2+被氧化为Fe3+,Fe3+能与SCN-生成Fe(SCN)3,溶液变成血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有的***化氢,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不能润湿pH试纸,否则会因浓度减小,而影响测定结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 D.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把工业酒精跟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4. 已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B. 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已二酸与溶液反应有生成 D. 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苯的密度比水小,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有机层在上层,应是上层溶液呈橙红色,故A错误; B.环己醇含有六元碳环,和乙醇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相差若干CH2原子团,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己二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C正确; D.环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与每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 答案选C。 5.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的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