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20.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36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20.doc
文档介绍: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
一、选择题
1.(3分)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反应,若***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与未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 B.1:5 C.2:3 D.2:5
2.(3分)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3.(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4.(3分)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5.(3分)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⑥⑤ B.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④②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6.(3分)已知: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1:4 D.2:3
7.(3分)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8.(3分)根据已知回答24﹣25题
已知: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2Fe2++Br2=2Br﹣+2Fe3+.
含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二、非选题
9.(15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②    ③   .
10.(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