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 “天下为公” D. “郡”“国”并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周王又称“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A正确;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故B错误;“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故C错误;“郡”“国”并行是在汉初,故D错误。 2.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 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 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 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 3.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襌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③,故C正确;①是北京地区,②是南京地区,④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 4.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 推行科举制 B. 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 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 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令各郡国建立学校,由此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故B正确;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故A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改“无为”为“有为”,一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错误;D项错在“重新确立”。 5. 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A. 小纂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属于楷书,故C正确;小篆盛行于秦代,故A错误;隶书盛行于汉代,故B错误;唐代的张旭、怀素精于草书,故D错误。 6. 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 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 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 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宋代禁止官员“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这说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