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阶段检测】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课
阶段综合检测一(第一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因此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故选B项。
答案:B
2.漫长的原始社会被人们称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取而代之的奴隶社会则被认为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依据是()
A.是否出现阶级
B.是否出现城市
C.是否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D.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A、B、C三项都是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之处,正是因为这些进步之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因此D项入选。
答案:D
3.下列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的确立②生产力的发展③个体劳动盛行④贫富分化的加剧⑤氏族制度的瓦解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①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①③⑤②⑥
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国家产生的过程。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私有制开始出现,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国家随之产生,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⑤⑥,故选C项。
答案:C
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发展使社会分裂为阶级。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②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③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劳动分工、剩余产品、劳动个体化、交换的发展促使私有制产生,而私有制的发展促使阶级的产生,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由此可见,私有制、阶级、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①②③说法正确;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促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④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5.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狄更斯的话。工业革命促进了当时英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下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封建社会末期已经出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7.15世纪后,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使用暴力,拆毁农民的房屋,霸占农民的土地,将农民的耕地圈围起来;对外抢劫金银,贩卖黑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这些暴力行为()
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者②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财富③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国际环境④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力,二是货币资本,①②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国际环境,③排除;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A
8.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