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秦国能够完成国家统一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是( )
A.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B.兼并战争使统一局面不断扩大
C.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D.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
2.按照秦王嬴政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吞灭的诸侯国是( )
A.韩国 B.赵国
C.魏国 D.齐国
3.秦在完成统一后,在北方大举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
A.抵御匈奴的进攻 B.开发边疆
C.显示威力 D.拓展疆土
4.秦王嬴政在完成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秦律
5.县是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它有三个主要长官:县令(长)、县尉和县丞。其中,县尉主要负责分管( )
A.行政 B.军事
C.文书 D.刑法
6.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边误期的农民面临被处死的危险
B.陈胜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C.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
D.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
7.据史载,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出身的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种现象反映出( )
A.秦的兼并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B.秦巩固统一的任务任重道远
C.旧贵族势力阻碍了统一
D.秦的统一不利于各地的交流
8.西汉中期的严安认为,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统一(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带来了清明政治
C.促进了生产发展 D.实现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9.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适应了( )
A.神化皇权的需要
B.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
C.结束地方割据的需要
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
10.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行政效率
B.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C.避免决策失误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1.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 )
A.恢复分封制度
B.重建宗法秩序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以严刑峻法立国
12.在秦朝,“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 )
A.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C.在秦朝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
D.秦朝时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
13.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这一体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C.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D.保障了封建政治的清明和高效运作
14.秦统一时,面临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