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1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1919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5.梁启超曾写道:“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民革命 D.南昌起义
6.“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2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7.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说明(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8.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 )
A.资产阶级运动 B.社会主义运动
C.民族主义运动 D.自由主义运动
9.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演讲的学生大都‘垂泪而道’,而听讲的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C.启导了人们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这新方向便是社会中最有革命要求的□□□□参加革命,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文中的空格处应该是(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
11.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说明( )
A.五四运动因十月革命而起
B.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12.依据逻辑进行推理,下图中画线部分应该是(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3
13.鲁迅先生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4.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北伐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
A.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B.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15.中共“一大”提出坚决断绝同资产阶级及其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而中共“三大”则认为:当前只有国民党才能将国民革命的势力统一集中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