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1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一、
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活动中,班级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请你参与。开始筹备展览会啦!你可以借助任务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
目的
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形式
主题展览
时间
12月8日下午2点
地点
学校展览厅
展区
主题
成果
中国区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展板
世界区
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小视频
体验区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塑
设计海报
1. 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请你参与讨论。
同学:宣传组制作的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
我: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1)____”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但像“(2)____”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同学:有道理。那换成什么字好呢?
我:可不可以换成“(3)____”?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季”“(4)____”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制作展板
2. 编辑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一,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80字左右)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标语
3. 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A.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 B.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
邀请嘉宾
4. 外联组准备邀请家长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根据要求,借助资料,代表班级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1)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人名、校名。
预估效果
5. 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发表你的看法。
资料夹
【资料一】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时间
主要事件
意义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7000年—4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唐朝时期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宋朝时期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纪50年代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20世纪60年代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纪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21世纪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选自“人民资讯”,有删改)
【资料二】
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选自《中国稻作文化史》)
在这里(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选自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选自2021年第21期《新民周刊》)
【资料三】
米塑又称“粉塑”,是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俗早在宋朝时就出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米塑以糯米粉为原料,蒸熟后经过揉、搓,使米团变得均匀、细腻,然后加入各种颜料,运用揉、捏、掐、刻、刮、挑、戳、剪、画等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花卉、果品、瑞兽等。瑞安民间至今还保留着造房子上梁庆典时的“抛梁****俗,所用的就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