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3 议论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3 议论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3 议论文阅读
5年中考
【2020年】
【2020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多读多写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即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写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是道,才能写得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热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谈》,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2.第⑤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
【答案】
1.(1)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吸收“思想”(引号可写可不写。)(3)整理思路
2.目的是证明“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写)。
3.示例:我读了《哈利·波特》,尝试写了几篇魔幻小故事,这些故事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称赞,我的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享受了读写的快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已经给出思维导图,答题时要结合思维导图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组织答案时,要仿照题干中已经给出的示例。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①段提出问题,第②-⑤段从“多读”和“多写”两方面来分析问题,第⑥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1)根据题目和首段内容分析,论点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根据“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分析得出:吸收“思想”。(3)可结合关键语句“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分析得出:整理思路。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引用论证了什么内容,要在该句的上下文去寻找作者的观点。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运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根据“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分析,证明了“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写”的观点。
3.本题考查拓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