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中考考点三 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朗读语调.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中考考点三 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朗读语调.docx
文档介绍:
考点三 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朗读语调
类型一 划分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是指朗读诗歌时的短暂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的目的:①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②句子结构上的需要;③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三种。
( 1 )生理停顿。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 2 )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按照词语语法关系所作的停顿。
( 3 )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不需停顿的地方作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较大的停顿。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划分节奏的方法。
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例]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穆旦《我看》 )
句中的“无意”“凝望”“大地”是一个意思紧密的词语,构成一个节奏;“沉醉”是一个动词,与后面的“了”一起表示动作的完成,联系紧密,构成一个节奏;“的”与“它”联系紧密,构成一个节奏。
总结 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应把它们和前面的词看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大的节奏。
2.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例]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贺敬之《回***》 )
这里的“杜甫川”“柳林铺”是地名,意思固定而独立;“唱来”中的“来”在诗歌中用于衬字,无义,所以“唱来”和“笑”都是意思独立的词语;“红旗飘飘”“把手招”也分别表示相对独立的意思,各自构成一个节奏。
3.根据综合词、词组和意思划分
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这是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因为在具体的考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只有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划分节奏时才能得心应手。
4.根据朗读划分
在划分完节奏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按照所划分的节奏读下来,意思有没有读破,揣摩一下别人能否听懂( 或者读给他人听 ),如果意思没有读破或他人能听懂,则划分的节奏是正确的,反之则有误。
5.根据语法结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的。一般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需要划分停顿,因为这样划分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
[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乡愁》 )
这句中“乡愁”是主语,并且重读音节是“乡愁”,因此应该在“乡愁”的后面划分。
典例 ( 2014·安徽 )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 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
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思路点拨] 句中“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分别是三个独立的词组和意思。而从题干“只标一处”的要求来看,所标之处要落实在最恰当的位置。从语法结构来看,“滋润大地的”是“雨水”的修饰语,共同构成“才有了”的宾语,故从“才有了”处划分。
[参考答案]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类型二 朗读语调
朗读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