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解全析 第1页(共19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语文·全解全析
积累与运用(15分)
【答案】 1.切问而近思 2.出淤泥而不染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识记并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淤、暗、赋、柯”等字词容易写错。
5.【答案】
(1) ①帜 ②tuò (2)A (3)D (4)排比 (5)B
【解析】
(1)旗帜:读音qí zhì,旗子。
开拓:开辟;扩展。拓,读作tuò。
(2)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爱国爱民:关爱祖国和人民。
“忧国忧民”表达的是内心的思虑,“爱国爱民”表达的是外在的情感。
根据“胸怀( )之心、( )之情”语境,第一空应填“忧国忧民”,第二空应填“爱国爱民”。
故选A。
(3)根据“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为上一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结局,下一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另谈一层意思,可知,应填表示句子终了的符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另据“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是祈使句,表达强烈的希望,应使用感叹号;
根据“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为结句,应填表示句子终了的符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另据该句是祈使句,表达强烈的希望,应使用感叹号;
故选D。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根据画线句“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均为“在……中……”的句式,结果相同,且是三个,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语文全解全析 第3页(共19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部编版《孙权劝学》选自此书。
根据题干“部编版的《孙权劝学》”的提示,可知选自《资治通鉴》,进而推知作者是司马光。
故选B。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答案】
苏轼(苏东坡)
7.B
8.C
9.《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0.选文用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链接材料通过月光下湖面的明亮澄澈、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侧面表现月色的清朗。
【解析】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B.句意: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在状语与谓语之间断开:相与/步于中庭。
故选B。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指赏月的欣喜,《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指与民同乐,二者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不同的意味。
故选C。
9.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语文全解全析 第3页(共19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的分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月光,而是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从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