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2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29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
文档介绍: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中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2018年中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1.(2021·江苏镇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焦山
宋 王存①
连山拥沧江,峭绝视兹鲜。
由来一气结,殊不丽众巘。
林深鸟声悦,境静人自远。
方吾抱幽介②,对此万虑遣。
(注释)①王存:江苏丹阳人。曾任北宋户部、兵部尚书。后因事出知杭州、改扬州。②幽介:边远贫寒之地。多被引喻出身寒微,用于自谦。
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对焦山自然景色的喜爱;对***政务(世俗之事)的厌倦。
【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情感分析能力。咏物抒怀诗一般表达的情感有: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诗人身处幽静之中,聆听鸟声,远离朝堂纷争,怡然自得,万千忧虑都可以排遣,在这首诗歌里,诗人借物咏怀,对焦山自然景色的喜爱;对***政务(世俗之事)的厌倦。
2.(2021·江西南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意气风发、飒爽英姿英雄形象。诗人借此来自己渴望征战沙场,希冀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2021·四川彭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等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思乡思念亲人对时局的感伤、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理解。
诗题是“月夜忆舍弟”,前两联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4.(2021·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①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③。
(注释)①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
结合诗句内容,探究诗人的多种情感。
【答案】
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对屈原的缅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