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7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docx
文档介绍: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题型专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一、知识点汇总
1.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提供多维度的诸如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必须综合地表达意义。
2.非连续性文本的独特性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画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本、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形式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的重要能力之一。
具体来说,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密不可分。
考点***
1.内容概括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根据指定材料,分点(条)概述主要内容。
2.信息判断
选择源自材料的说法正确(错误)的一项;判断源自材料项目表述的正误。
3.原因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推断)……的原因;说说为什么……
4.材料比较
从不同材料中寻找相同(似)点;从同一材料或不同材料中辨析不同点。
5.图文转换
根据给定的表格,提取信息,得出结论;根据给定的漫画,说明其内容,分析其寓意。
6.字词品味
品味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分析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7.手法分析
分析指定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分析指定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8.方案设计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设计解决方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等。
9.观点阐述
对材料中包含的事实或道理做出自己的评判,并阐述理由;对特定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述依据。
10.感悟建议
结合材料,说说得到了哪些收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针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技巧归纳
1.内容概括类
直接提取法,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词句进行回答。
连缀成句法,援引材料中的词句,并适度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归纳,形成答案。
意思概述法,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信息判断类
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3.原因探究类
仔细审题,善于探究。明确题意,读懂材料,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外在变化,针对文本内容或文本所反映的问题、现象,展开大胆探究,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科学解说,巧妙阐释。根据语境,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将从材料中发现的现象、规律等,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材料比较类
用心研读,研读命题者指定的材料,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方面整体把握核心要点。
潜心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把不同材料从横向与纵向作多维比较,归纳其中相同(似)之处。
专心辨异,分析辨别同一材料或不同材料中的细微差别,进而把握它们的不同点。
5.图文转换类
◎表格题
把握考题要求,注重整体观察,包括该表格的标题、纵横轴以及图例等。
正确认读图表,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
讲究表达方法简要归纳出信息要点。
◎漫画题
审读画面,观察画面构成要素。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6.字词品味类
◎词语品味
联系字词,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
联系本句或上下文,分析字词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分析字词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表态——不能删。
定性,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或作用,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表估计;“左右”“多”表数量等。
接着分析若删去该字词,句子意思的改变,不符合实际等。
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手法分析类
聚焦语段,明确题目限定的句(段)区间,对其展开精读品味。
判别手法,从句(段)文字出发,调用积累,对其所用手法作出准确判断。
语境分析,针对不同文体,结合语境,按照“共性加个性”的原则,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