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练****题
一、单选题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2.关于Ⅱ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相对于Ⅰ阶段,城市中心大气污染加重
C.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3.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左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综合图示信息,该国城市化进程正处在I、Ⅱ、Ⅲ时期中的( )
A.I B.I和Ⅱ C.Ⅱ D.Ⅲ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反映出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5.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出现“热岛”现象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7.“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的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B.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C.方便居民生活用水 D.释放热量调节气温
9.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10.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北京市水体“蓝化效应”最差的季节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
A.孟加拉国 B.印度 C.美国 D.菲律宾
12.“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D.土地利用率降低
日本东京都市圈是全球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大都市圈,属于“集中分散化”的空间扩展模式,由早期的“一极单核”空间结构转变为当前的“多核分散”区域格局,不同城市既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功能平衡),又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分工格局(外部功能互补),相互间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保持了紧密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