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周测历史试题(3月3日)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周测历史试题(3月3日) 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定远县育才学校历史3月周测试卷(时间:3月3日)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0分,共75分)
1.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 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 统治中心的变化 B. 统治方式的变化
C. 社会性质的变化 D. 思想文化的变化
4.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
B. 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C. 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
D. 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
5.《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 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
C. 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 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
6.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
A. 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 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 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7.“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 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D. 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
8.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 “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其共同根源是(  )
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D. 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0.《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 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 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1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 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 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1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 “为田开阡陌封疆”
13.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
A. 推行重农抑制商政策 B. 按功授爵
C.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 建立县制
1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5.“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这一条法令是商鞅变法中的(  )
A. 奖励军功 B. 废除“世卿世禄制”
C. 连坐制度 D.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16.商鞅变法的奖励耕织法令,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