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涤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2021.5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宋、卫等国。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 B. 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 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
2. 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
A. 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 B. 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 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 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3. 汉朝时,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郡国向朝廷推荐人才。曹魏时,朝廷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表明曹魏时期( )
A. 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B. 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C. 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4. 《明史》记载,“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至仁宗而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特不居丞相名耳”。据此可知( )
A. 明朝初期,宰相参与国家机要事务 B. 太祖罢相,设内阁制协理国家政务
C. 政务繁忙,辅官与大学士堪当重任 D. 阁臣权重,设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
5. 北宋真宗时期,将地处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合称“川峡四路”或 “四川路”,四川一词由此而来。这一做法( )
A. 壮大了地方的割据力量 B. 推动了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 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 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监管
6. 唐太宗贞观初年,分全国为关中、河南、河东等十道,由中央派出人员,任按察使,分区监察各地违法行为。由职能、行政层级观之,唐代的“道”最接近于( )
A. 秦代的“道” B. 西汉的“州” C. 元代的“行省” D. 明代的“厂卫”
7.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
A.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B.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
C.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D.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
8. 洪武十年,明太祖在中央设通政使司。通政司意“政令通畅”,掌握内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明初设立通政使司旨在( )
A. 分割地方权力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弥补丞相职能 D. 加强行政管控
9. 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提比略格拉古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给予农民土地,限制高官特权,结果被贵族派刺杀;其弟弟盖约 格拉古继承兄长遗志,立法深化改革,扩大公民权利,又被公然杀害。这说明当时( )
A. 罗马民主派扩大公民权的努力受阻 B. 公民法成为维护古罗马贵族利益的工具
C. 滞后的土地制度制约罗马帝国经济发展 D. 罗马下层民众权利被剥夺状况缓解
10.雅典伯利克里时代,相当部分的国库收入用于修建雅典娜神庙和雅典卫城。这些建筑工程分成小批交由私人承包,其承包人有公民、有外邦人,也有奴隶。所给工价,三者并无区别。这表明( )
A. 雅典社会较为开放 B. 外邦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奴隶拥有人身自由 D. 公民与外邦人地位平等
11. 古代雅典公民资格中以“资”为根据的财产,在梭伦改革前仅限于土地财富:梭伦改革将非土地财富也包括在内,计算标准则改按货币不按实物。这种做法( )
A. 增加了公民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