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18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1
松山区第四中学2019级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2021.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无为是治国之道 B.尚古崇德是根本
C.重视规则和秩序 D.强调要顺应自然
2.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活跃 B.血缘政治的强化
C.农业经济的转型 D.中央集权的建立
3. 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 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 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 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2
4.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明代一位学者认为,教育的任务,乃至统治的任务,不是迫使人民服从一定的哲学条理或国家的规定,而是顺应人的天性之势导其向善。据此可知,这位学者
A.抨击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正统 C.重视社会责任 D.强调经世致用
6.踏歌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男女相聚,手袖相连,踏地为歌;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这体现
A. 宫廷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交融 B. 开明政治与开放风气的统一
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 D. 门阀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妥协
7.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何以论?当迁病所处之。”西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军队疾病,名将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表明,秦汉时期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 B.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C.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防治 D.中国传统中医学成就突出
8.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
出处
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3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
始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伐”
A.***史料可信度低 B.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
C.出土文献价值最大 D.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9.古代雅典有一部强制捐款法,它规定,当遇到地震等严重灾难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好的财富名次捐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贵族垄断法律的解释权 B. 雅典公民的道德感出于自觉自愿
C.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D. 法制对个人自由及财产权的践踏
10.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它使各个国家都陷入内战和动乱,从而迫使世俗政府来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原则 B.实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 D.削弱了欧洲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
11.有学者说道:“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増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而这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启蒙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