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疆乌鲁木齐第八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21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新疆乌鲁木齐第八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市八中2020-2021学年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历 史 问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
(命题范围:中国古代史)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夏、商统治者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思想,而西周统治者认为“惟命不于常”,主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这一变化表明
A.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 B.对“天命”的质疑
C.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 D.伦理政治开始兴起
2、“公”在商代仅是商王对旁系亲属的称谓。到了西周,周王更多的将“公”作为一种尊贵称号赐予功臣,以突显他们与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公”从“亲称”到“尊称”的演变表明,从商代到西周
A.等级秩序遭到侵蚀 B.周王室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贵族政治趋于完善 D.家国一体观念的逐渐淡化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西周分封制
记述
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 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候。”
《荀子·儒效》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A.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等级序列 D.有助于周文化的传播
4、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庄襄王对少年嬴政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莫不是因分封过度,世族林立,臣子位高权重而悖主篡国。如今天下行将一统,为万民不再受裂土之苦,战乱之祸,须将天下权柄操于王者一人之手。”此段剧情的历史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分封制历来是巩固统治的障碍 B.秦朝确立君主独尊的皇帝制度
C.战国后期专制集权政治的初成 D.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5.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发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存在的弊端 B.察举制的进步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世官制的沿革
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汉世关内侯,有虚名而无土地。后来列侯亦有如此。”这表明汉代
A.官僚制度尚未建立 B.封国不会威胁中央
C官秩向非贵族转化 D.选官制度渐趋成熟
7、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以郡县制为基本架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材料表明郡县制
A.最大限度保证了国家治理的效益 B.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发展特点
C.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促进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统一
8、据学者统计,唐代后期,长安、洛阳地区在入仕名额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仅在中央任职的士人就已达 94%和 85%,长安、洛阳分别有 72%和 82%的士人拥有强大的家族仕宦传统(三代或以上拥有官职)。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后期
A.科举制尚未完全成熟 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C选官标准发生重大转变 D.南北取士差异大为改观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初胡惟庸案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群臣奏胡惟庸等罪,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
《明太祖实录》
因汪广洋案株连,“出胡惟庸等并六部官擅自分给,皆处以重罪,翌年处死胡惟庸。
《国初事迹》
“御史中丞……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明史》
A.胡惟庸因谋反被明太祖所杀 B.胡惟庸被杀的记载不符合史实
C.宰相胡惟庸是被冤枉的 D.胡惟庸被明太祖下令处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据文献记载,刘统勋“每值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