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90分。考试时间:物理、化学共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題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宇笔书写在答題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Zn-65 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H2O C. 2H2 D. 2H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宏观上表示氢气,微观上表示一个氢分子,选项A错误; B、H2O宏观上表示水,微观上表示一个水分子,选项B错误; C、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H2表示两个氢分子,选项C正确; 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H表示两个氢原子,选项D错误。故选C。 2.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是 A. 在表面刷漆 B 改用不锈钢 C. 在表面镀铬 D. 用湿布擦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表面刷漆,在金属制品的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隔绝了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改用不锈钢,不锈钢改变了钢的内部结构,能防止铁生锈,不符合题意; C、在表面镀铬,在金属制品的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隔绝了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用湿布擦拭金属制品,让它与水接触,导致金属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符合题意。故选D。 3.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 NO2 B. CO2 C. SO2 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NO2是空气污染物;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SO2是空气污染物;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B 4.下列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柠檬汁(pH:2.0-3.0) B. 炉具清洁剂(pH:12.0-13.0) C. 饮用水(pH:6.5-7.5) D. 肥皂液(pH:9.5-10.5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柠檬汁的pH:2.0-3.0,小于7,显酸性; B、炉具清洁剂的pH:12.0-13.0,大于7,显碱性; C、饮用水的pH: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肥皂液的pH:9.5-10.5,大于7,显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故选A。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火星四射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A。 6.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白糖 C. 植物油 D. 白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符合题意; D、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4 B. 属于金属元素 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铬的原子序数是24,不符合题意; B、由“钅”旁可知,铬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4,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A. HCl B. KNO3 C. Na2CO3 D. FeCl3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