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析版】2020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巩固训练.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解析版】2020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巩固训练.docx
文档介绍: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上海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下列有关说法最准确的是 (  )
A.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
B.反映了当时中国百姓的饮食已经完全西化
C.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很多西餐厅
D.近代中国的农业开始按照西方标准进行生产
2.18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当时,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主要粮食是 (  )
A.小麦和水稻 B.玉米和土豆
C.大豆和玉米 D.水稻和玉米
3.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从中国输入西欧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中国茶叶丰收推动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重视外贸,鼓励出口
D.地球变暖加速茶饮业发展
4.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非洲,逐渐适应了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这(  )
A.影响了非洲气候环境 B.有利于全球人口的增长
C.推动了当地经贸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惯
5.明朝中后期,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美洲独有的物种先后传入中国,除土豆、辣椒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  )
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农业商品化发展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体制的终结
6.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7.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8.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耕作技术进步 B.新航路开辟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
9.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D.带来的物种交流改变新大陆落后面貌
10.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