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4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总6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公元166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 )
A.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 B.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
C.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2.汉代都护作为一种管理边疆民族的机构或称之为官职,其形成线索是:使者校尉——护鄯善以西使者——并护南北道使者——西域都护。由此判断,西域都护( )
A.由汉代使职发展而来 B.是汉王朝正式的官制
C.是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D.是汉代管理边疆的主要机构
3.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由此可知唐太宗( )
A.在民族政策上与汉武帝完全不同 B.认同汉武帝政绩否定其战争手段
C.在民族关系问题处理上包容与开明 D.反对征服战争主张以安抚为主
4.据记载,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这一现象的深远影响是( )
A.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 B.加强了中国对邻国的政治控制
C.促进华人群体共同信仰的形成 D.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5.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这表明( )
A.汉藏民族拥有相同的赋税政策 B.政府施以因俗而治的治藏政策
C.朝贡贸易有利于汉藏间友好关系 D.政府对藏族地区实行必要的管理
6.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几千年来不断积淀的结果。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试卷第1页,总6页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7.下列关于汉武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 B.最远抵达波斯湾
C.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 D.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8.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
A.茶马古道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B.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
C.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
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9.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10.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这表明,当时
A.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加强了思想控制
C.消除了地区间的隔阂 D.增强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11.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关少数民族的行政机构表述正确的是
A.“道”是秦朝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
B.“鸿胪寺”是唐朝在六部下设的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
D.“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
试卷第1页,总6页
12.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
A.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 B.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C.北方民族大交融出现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13.汉朝时,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成为社会服饰规范,极少能见到左衽服。而在魏晋时期墓壁画中却有很多贵族和平民穿左衽袖衫的画像。这一变化主要是源于
A.审美标准的差异 B.佛教文化的传播
C.绘画风格的影响 D.民族文化的交融
14.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