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十) 第I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炎帝、黄帝 B. 黄帝、尧 C. 尧、舜 D. 黄帝、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A。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故选B。 从下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 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图中反应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各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依据课本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4.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 ) A. 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 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 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 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隋唐时期中国科举制度领先于全世界。由于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堪称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故选C。 5.“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和“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是解题的关键,分别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粮仓,临安属于南宋都城,在南方,这些足以证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故选A。 6.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在蒙古草原上,当地人总是用虔诚的语言向来观光的游客讲述着“一代枭雄”统一蒙古草原的故事,这位英雄人物是( ) A. 完颜阿骨打 B. 忽必烈 C. 铁木真 D. 成吉思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一代枭雄”指的是铁木真。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选C。 7.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通过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开哥麦探险先河”,我们可判断出这幅对联歌颂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教材可知,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 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材料“处处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