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 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御史大夫,C项符合题意;A项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排除;B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D项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故选C。 2.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推恩令” D. 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分析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是汉初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故选C。 3.2013年*******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一带一路”的战略。纵观历史,西汉时期也有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其起点是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临安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唐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A.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 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直到第六次才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A项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排除;B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排除;C项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排除。故选D。 5.《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A 秦始皇 B. 张骞 C. 毕昇 D. 唐太宗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毕昇是北宋人,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因此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都可能出现在《资治通鉴》中,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现。”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而三大发明并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