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1 连锁轨迹—动点在直线(线段)上产生的动点轨迹类问题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研究.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4页56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1 连锁轨迹—动点在直线(线段)上产生的动点轨迹类问题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研究.doc
文档介绍:
专题十一:连锁轨迹——动点在直线(线段)上产生的动点轨迹类问
题探究
专题导例
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D、E分别是AC、BC的中点,连接DE,M是DE上一动点,点M从点D开始沿DE向终点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M的中点移动的路径长为   .
【分析】取AD的中点P,AE的中点Q,连接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如果: 动点的初始位置 ‚动点的中途位置 ƒ动点的终止位置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可以初步判断动点的运动路径是 .
导例答案
解:取AD的中点P,AE的中点Q,连接PQ,
∵∠ACB=90°,AC=3,BC=4,
∴AB==5,
∵D、E分别是AC、BC的中点,
∴DE=AB=,
∵P、Q分别是AD、AE的中点,
∴PQ=DE=,
∴AM的中点移动的路径长为,
故答案为:.
典例剖析
类型一:动点产生的路径与最值问题
例1.如图,△ABC中,∠ABC=90°,AB=BC=4,D为BC边上一动点,点O是正方形ADEF的中心,当点D沿BC边从点B运动到点C时,点O运动的路径长为   .
【分析】以点B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作EG⊥x轴,证△ABD≌△DGE得AB=DG=4、BD=EG=a,从而得E(4+a,a),根据线段的中点坐标知O(,),从而知点O在直线y=x上,由0≤a≤4知点O的横坐标2≤x≤4、纵坐标满足2≤y≤4,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答案.
类型二:动点产生的路径长问题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B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DE⊥AB交边AC于点E,过点E作EF⊥DE交BC于点F,连接DF.
(1)当AD=4时,求EF的长度;
(2)求△DEF的面积的最大值;
(3)设O为DF的中点,随着点D的运动,则点O的运动路径的长度为   .
【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求AB=10,通过证明△AED∽△ABC,可得=,可求AE=5,CE=3,通过△CEF∽△ACB,可得=,即可求EF的长度;
(2)设AD=x,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可得DE=•BC=x,EF=•AB=10﹣x,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DEF= DE•EF=﹣ x2+x=﹣(x﹣)2+6,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DEF的面积的最大值;
(3)以点A为原点,A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D=t,则点D坐标(t,0),点E(t,t),点F(10﹣t,t),由中点坐标公式可求点O坐标,由t的取值范围可求点O的运动路径的长度.
专题突破
1.如图,在△ABC中,∠B=45°,∠C=60°,且AB=,M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M,P为AM的中点,当M点从点B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P点的运动路线长为(  )
A.1+ B.1﹣π C.+ D.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cm,BC=4cm,现有一根长为2cm的木棒EF紧贴着矩形的边(即两个端点始终落在矩形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则木棒EF的中点P在运动过程中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8﹣π)cm2 B.4cm2 C.(3+π)cm2 D.8cm2
3.已知线段AB=12,C、D是AB上两点,且AC=DB=2,P是线段CD上一动点,在AB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PE和等边三角形PBF,G为线段EF的中点,点P由点C移动到点D时,G点移动的路径长度为   
4.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C=3,P为斜边AB上一动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以点D为直角顶点作直角△PQD,并且使∠DPQ=30°,则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点Q运动的路径长为   .
5.如图,矩形ABCD中,AB=4,AD=6,点E在边AD上,且AE:ED=1: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运动到点B 停止.过点E作EF⊥PE交射线BC于点F.设点M是线段EF的中点,则在点P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点M的运动路径长为   .
6.如图,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着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
(1)x为何值时,PQ∥BC;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PQ∽△CQB?若存在,求出此时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P,过点P作PC的垂线交AD于点E,以 PE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