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41 中考传感器问题(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1.16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41 中考传感器问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41 中考传感器问题
传感器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即传感器能将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近几年来,各地年中考出现以传感器件为背景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希望毕业班学生在中考复****时要重视这类问题。
【例题】(2020湖南常德)某实验小组想要探究某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的关系,已接入电路中的器材有∶电源、电压表V2、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1、单刀开关S1,如图甲所示∶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温度可调且自动显示)中的热敏电阻RT暂未接入电路,符号如图a所示。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表V2、电阻箱R2(阻值可以直接读出的变阻器),符号如图b所示单刀开关2只,导线若干。
(1)小明同学选择电压表V2与热敏电阻RT按图乙所示接入MN之间。在闭合S1前,图乙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填“A”或“B”)端;当温控室的温度为t1时,两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1、U2,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T=______ (用已知量和测量值表示)。
(2)小惠同学没有选择电压表V2,而是选择了电阻箱R2,请你在图甲中帮她完善电路图。______
(3)在小惠设计的实验中,热敏电阻的阻值RT,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A. RT=R0 B. RT=R1 C.RT=R2
(4)通过实验探究,小明和小惠都得出了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丙中的图像曲线所示,此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 (3) C (4) 随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变小
【解析】(1)在闭合S1前,图乙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阻值最大处的B端。
R0和RT串联,当温控室的温度为t1时,两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1、U2,根据分压原理可知
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
(2)小惠同学没有选择电压表V2,而是选择了电阻箱R2,先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开关的转换,再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通过改变电阻箱的电阻,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等效替代法可求出热敏电阻阻值,电路图如图所示

(3)小惠选择的是等效替代法,所以在小惠设计的实验中,热敏电阻的阻值RT,满足的关系式为RT=R2。
故选C。
(4)根据得出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阻值变小。
【对点练****如图甲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激光源,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对电路无影响).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传送带上的产品通过S与R1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传送带上的产品为均匀正方体,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计数器电路中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6V,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400Ω.则(  )
A.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为800Ω
B.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
C.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D.每lh通过S与R1之间的产品个数为6000个
【答案】D.
【解析】(1)由甲图可知:R1、R2串联,
由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可知,当有光照射时,R1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根据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R1两端的电压较低,由图象知R1的电压U1=2V,则
U2=U﹣U1=6V﹣2V=4V,
电路中的电流:
I===0.01A,
光敏电阻的阻值:
R1===200Ω,故A不正确.
(2)R1无激光照时,由图象可得U1′=4V,
U2′=U﹣U1′=6V﹣4V=2V,
所以,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比U2:U2′=4V:2V=2:1,故B不正确;
I′===0.005A,
此时电阻R1的阻值:R1′===800Ω,
所以,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R1:R1′=200Ω:800Ω=1:4,故C不正确;
(3)由图象可知:每经过0.6s,就有一个产品通过计数装置.
n==6000个,故D正确.
【对点练****体感器的可以把力学物理量转化成电学信号,然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直接引用力的大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