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练习.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物理 苏科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练习.docx
文档介绍: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练****一、单选题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用时间相同,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  (    )
A. F 1<F 2,P 1=P 2 B. F 1<F 2,P 1<P 2
C. F 1>F 2,P 1>P 2 D. F 1>F 2,P 1=P 2
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ℎ,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η=GℎfL×100% B. η=Gℎ(F−f)L×100%
C. η=Gℎ(F+f)L×100% D. η=GℎGℎ+fL×100%
为了比较两位同学上楼时的功率,使用下列哪组器材一般不能达到目的(    )
A. 皮尺、体重计 B. 皮尺、秒表
C. 体重计、皮尺、秒表 D. 体重计、秒表
下图中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镊子 B. 独轮车
C. 羊角锤 D. 钢丝钳
《墨经》最早记述了杆秤的杠杆原理,“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如图所示,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增大时,N端上扬 B. “权”增大时,M端上扬
C. “权”向右移时,N端下沉 D. 提纽向右移时,M端上扬
如图所示,甲、乙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12
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若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s内F所做的功分别为(    )
A. 8N,32J B. 16N,32J C. 8N,64J D. 16N,64J
下列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物体做功越短,功率越大
C.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 物体做功越长,功率越大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a是起推点,b是铅球脱手点,c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是落地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 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C. 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D. 在a到d的过程中,重力对铅球做了功
一个物体在一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此力所做的功与时间对应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的一些过程.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是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的,应向_________调节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挂上钩码后调节_________(填“平衡螺母”或“钩码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平衡后如图乙所示.若两边同时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将_________(填“仍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如图乙和图丙分别是小明同学第1次、第2次实验时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 N,杠杆上每一小格长5 cm,两次实验的部分数据已记录在表中.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5
1.5
10
第1次实验中,阻力臂l2=_________cm;小明第2次实验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填具体数据).
(4)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小明得到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该同学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ℎ/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