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事物形象.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事物形象.docx
文档介绍:
古诗鉴赏:事物形象
一、课前导入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
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冰天雪地它开花,五颜六色枝上挂。
一身傲骨迎风雪,花香袭人满迎洒。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概念内涵
事物形象主要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寒 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鉴赏事物形象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2.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
3.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
【因例说法】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形象分析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3)正面描写
野菊
杨万里 〔宋代〕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C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