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4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文档介绍:
复****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5分钟 5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苏 轼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
B.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
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解析 D项,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答案 D
(2)(表达方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
答案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
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 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和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由诗人饮淮河水起笔,写其不断地畅饮淮河水,并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出其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诗的第三句中“水多咸”既是写实,东南近海,水常有咸味,又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诗的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第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解析 C项,“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旺盛的样子,应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传达对中原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
答案 C
(2)(表达方式)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虽皆为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案 ①诗歌第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诗人到淮河频频畅饮淮河水,表达了诗人对淮河水的无限深情;②第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衬托淮河水味美,表达诗人对中原故土的热爱;③第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表达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第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北岸的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诗人劝解他人不要饮用,透露出其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
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