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如何读懂诗歌.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如何读懂诗歌.docx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的策略
一、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存在三个问题
(一)不懂答题技巧。教师教、学生练
(二)诗歌读不懂。
1、字词有障碍。积累掌握
2、意象典故不知。
3、不懂诗歌语法及特点。
(三)语言表述差。
二、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一)抓文言
1、过好文言关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
比如【2021年乙卷】“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其 实考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如( 2020 年高考卷1 1 ) )
奉和 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 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
客, 与外界不通音讯 。
2、读懂“诗家语”,注重诗意还原:省略的要补充,倒装的要 调序,理顺逻辑,合理想象。
诗家语
(形态)
内容解说
示 例
改变
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
王维“日色冷青松”
“绿”“冷”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诗家语
内容解说
示 例
(形态)
改变
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求,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树”和“鹦鹉洲”
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诗家语
(形态)
内容解说
示 例
省略压
缩词语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答话蕴含问话(省略情景);(2)意象组合(省略动词等)。
①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注意诗歌的结构
诗歌的起承转合
“起” 定基调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 起而续
承,就是承接连贯。通过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或互为佐证,起到承上启下,铺垫蓄势,提供依托的作用。
“转” 开生面
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避免了诗词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
妙“合”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前写景后写情,
诗讲究起承转合
词讲究上片、过片、下片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
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上阕
(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