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5 语言仿写和得体——形神兼似,因境设辞.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8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板块8 第2部分 语言应用 课时75 语言仿写和得体——形神兼似,因境设辞.docx
文档介绍:
课时75 语言仿写和得体
——形神兼似,因境设辞
复****任务 1.掌握语言仿写的要求及仿写要领。2.掌握语言得体的要求及得体要领。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18
全国
Ⅱ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命题式仿写(话题式仿写)
①语言仿写和得体是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常规考点,只是近两年淡化了些,成为轮考点。
②高考语言仿写命题主要是命题式仿写,综合考查修辞、句式等考点。
③高考语言得体重点考查敬谦用语及口语与书面语两个小题点,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兼有。
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高考命题越来越灵活,这两个考点有“复出”的可能性,尤其是得体。不过,命题将更趋情境化、综合化。
全国
Ⅰ卷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口语与书面语得体
全国
Ⅱ卷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口语与书面语得体
全国
Ⅲ卷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敬谦用语得体
2017
全国Ⅰ、Ⅱ、Ⅲ卷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敬谦用语得体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抓住形与神,答好仿写题
(一)仿写要求:形神皆似
请仿照下文的画线句子,拟写三个比喻句,表述你对这一学****阶段特点和意义的认识。每句不少于10个字。
90年前,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艰难时刻,***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用自信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尖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山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而此刻,正在奋笔疾书的你们——经历十数载寒窗攻读的学子们,也正处于高中学业仍需克难攻坚但毕竟终点在望的特殊时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它像经历过风霜雨雪即将成熟的麦穗,它像奔突于九曲峡谷即将入海的洪流,它像积蓄于幽深地底即将喷发的熔岩。
仿写要求做到既形似又神似。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到:
(1)形似: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①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与给定的范例句式一致是仿写的基础。
②修辞一致。这是仿写的关键。要求修辞一致,有时不是单指哪一种修辞手法,更多的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神似:内容一致,联想相称
①内容一致。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仿写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仿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很不协调,不统一。
②联想相称。仿写题,尤其是修辞式仿写,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侧重考查考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具体而言,需要考生运用相同或相似、相对或相反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等几种联想方式。
a.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都遵循了相似联想的规律。这也是仿写的主要联想方式。
b.对比联想。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联想起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比如由悲观之人、物联想到乐观之人、物等。
(二)三类仿写题的仿写要领
1.填空式仿写
填空式仿写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文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画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________,________;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答案 (示例一)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 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