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病句辨析(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3页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病句辨析(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重难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基础语言应用 病句辨析(解析版)
知识点回顾
语序失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态度和学****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改为“只有”。
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2.句子成分赘余
示例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句子谓语重复,应该删去“打”
句式杂糅
1.句式杂糅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例:你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你不努力。
原因后面引起的就是对于发生事情的具体解释,不需要再加是因为。
“原因.....是因为”的搭配就属于句式杂糅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作者是加拿大华裔,而不是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 指代不明
示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句中的“这种主张”到底是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 句子歧义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解析:究竟是妹妹很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呢,很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以再“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以在“爸爸”前面加逗号。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3. 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
4. 双重否定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5. 两面对一面
示例:是否努力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病句修改技巧小结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病句修改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病句辨析技巧
1、看到介词不放过
2、看到动词不放过
3、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8、语感审读法
9、主干分析法
专项练****
1.(2022春·云南昆明·高三昆明市第三中学阶段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是否毕业于名牌大学,跟人的成就没有必然关联。有毕业于人大的刘强东和北大的李彦宏,也有毕业于深圳大学的马化腾和杭州师范大学的马云。
B.《规划》提出,要对落户农民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但大城市的高房价如何保障新市民的住房问题?会否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C.中国正在以前所未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