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2 文言文阅读之和对照教材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1.32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2 文言文阅读之和对照教材文言实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2 文言文阅读之和对照教材文言实词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增加了文本和教材文言实词的对照考核,应该引起重视,这是强化教材考核的一个信号,指向与语言文的建构和运用学科素养的考查。
考向一
对照课内文言实词
【典例引领】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谓吴起曰”与“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C.“德义不修”与“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
D.“夏桀之居”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
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B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订”的意思;D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君不修德”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B.“武王克殷”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
【答案】C
【解析】
A项,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项,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够”的意思;C项,前者是“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D项,两个都是“全”的意思。
故选C。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
B.“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
C.“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A项,前者是“游览”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B项,都是“罪过”的意思;C项,前者是宾语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