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3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1页39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3 文言断句-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3 文言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高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考查题型上,客观题居多,如课标全国I、II、III卷,天津卷等;以主观题为辅,如浙江卷。
2.考查材料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命题的情况看,一般在阅读文段中截取一个文言要素集中的五六十字的语段,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一般在整段文字中预设两处断句错误,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一个选项正确。
 
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①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②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③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④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⑤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一、探究命题规律
1.命题方式
(1)命题立意: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2)题型:客观题。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断句的混乱,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2.选项设计
常见的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2处断句错误,在2个选项中各安排1处错误,1个选项中安排2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没有错误。另一种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3处断句错误,3个选项中各安排1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没有错误。
二、剖析错误预设,调换方法检验
命题者往往会对断句错误的预设制造迷惑性选项,它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字面来看讲得通,但从文理来看则讲不通;二是从局部来看讲得通,但从全文来看则讲不通。考生需要根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命题立意,破解“当断”还是“不断”,“属上”还是“属下”的难题。
断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升断句题解答的精确度,在运用一种断句方法选出答案之后,可以再调换另一种方法加以检验。考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了100多篇文言文,这些篇目都是规范的文言文作品,其中的一些句子可以用来检验答案。如“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一句的断句,就可以用所学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以勇气闻于诸侯”加以印证。
三、熟****特殊词句,提升断句技能
1.借助名词或代词断句。
2.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如“俄而”“有顷”“须臾”“寻”“顷”“逮”“时惟”等的前面,应断开。
3.表示对举、排比的词语前面应予以断开。
4.含有总分关系的语句之间应断开。
5.“言”“云”“曰”“对曰”等后面直接引用对话的句子,它们的后面都要断开。
6.“盖”“伏惟”“凡”等常用于句首引发议论的虚词,应与它前面的部分断开。
7.“哉”“兮”“耶”“耳”“而已”等语气助词,常常放于句尾,因此可将它们与后面的文字断开。
8.“哉”“乎”“欤”“也与”等表示句末反问的语气词,应与它后面的文字断开。
9.表示猜度、命令等语气的句首语气词,应与它前面的文字断开。
10.表示递进、选择、转折等关系的虚词,如“若”“若夫”“且”等,应与它前面的文字断开。
11.句首疑问词“何”“谁”“熟”“安”“胡”应与它前面的文字断开。
12.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呜呼”“嗟乎”“嗟夫”,与它前后的文字都可断开。
一、常见误区
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不明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后一句的主语。
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不晓句式
  文言文句子成分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不知名
物制度
  正确断句需要了解天文、地理、官职、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惯。
二、解题技巧
明句式,
助断句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被动句,如“为……所……”“见……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