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5页8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21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文档介绍:
考点20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析表达技巧"是指分析作者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中的必考考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热点。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
在高考的框架下,常常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篇章构思。
     诗歌的修辞手法
1.鉴赏修辞手法——借代、双关、对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东北部)。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2023改编,4分)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答案:①双关。诗中的“岁暮”表面指时序岁末,实则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同时还暗指大唐江山由盛转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意蕴丰富,情感深沉。②借代。诗歌借“烟尘”指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危急。③对偶。诗歌以“烟尘”对“鼓角”、“雪岭”对“江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标题为“岁暮”,可知本诗作于年末;由注释中的时间可知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结合“烟尘犯雪岭”和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可知,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故“岁暮”还暗指国家处于江河日下、由盛转衰的时期。综上可知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属于借代,以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战争。除此之外,“烟尘”和“鼓角”、“雪岭”和“江城”对仗工整,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注意,在点明手法后,还需简要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2.鉴赏修辞手法——比拟、设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
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属广东)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指黄几复善治国。
(2)(2023改编,4分)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面的诗句相比,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答案:①《寄黄几复》中“寄雁传书谢不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当作人来写,因为双方距离太远,连大雁也谢绝替诗人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友人互通音信的无奈和绝望之情。(2分)②《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鸿雁”代指书信;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询问寄给友人的书信什么时候能收到,引出下句,表达诗人对书信不能及时到达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深沉思念。(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两首诗中包含“鸿雁传书”内容的句子,然后具体分析两句中各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黄几复》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寄雁传书谢不能”。句中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想要让鸿雁将书信带到友人身边,却被鸿雁婉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距离遥远,诗人因书信难通而产生的苦闷与绝望之情。《天末怀李白》中表现鸿雁传书的句子是“鸿雁几时到”。句中运用借代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担忧,并且恰到好处地扣题,表明了诗人心中对友人李白的思念之情。
3.鉴赏修辞手法——通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2023新编,4分)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形容夜色如凉水,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这句话以凉水的触觉感受来写夜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